聖經的要素

第三篇 經歷內住的基督


壹 基督是個奧祕,祂的內住也是個奧祕:

 歌羅西一章27節說:『神願意叫他們知道,這奧祕的榮耀在外邦人中是何等的豐富,就是基督在你們裏面成了榮耀的盼望。』新約裏所說最關鍵的點,就是內住的基督和基督的內住。新約聖經不僅講一個奧祕的人-基督,還講這個奧祕人的一件事,就是基督住在信祂的人裏面。

 我們都知道基督實在是個奧祕,而祂住在我們裏面,更是個奧祕。雖然基督的內住極為奧祕,卻是非常的真實,並且與我們有切身的關係。因為這不是發生在我們身外的事,乃是發生在我們裏面,與我們有切身關係的。所以這是一件很真實,也很主觀的事。

貳 主耶穌在地上時,是在祂門徒身外的保惠師;但祂復活以後,就成了祂門徒裏面的保惠師:

 在約翰十四章十六節,主耶穌說,『我要求父,祂必賜給你們另一位保惠師。』保惠師這辭在原文裏很難翻,因為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辭,化成英文,就是paraclete(辯護人、安慰者),意指一個被召到你身邊來服侍你,照料你,負你一切責任的人。如果你生病,他就是醫生也是護士,來照顧你。如果你有訴訟案件,他就是律師,幫助你處理案件,替你到法院應付訴訟。不僅如此,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有難處,他就是你的顧問,為你解決問題,你可以向他傾心吐意,從他得到愛護。這個辭的含意所包括的太多了。約壹二章一節說,『我們有一位與父同在的辯護者,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。』這位辯護者就是保惠師;在原文,這二者是同一字,乃是指著同一位說的。現在的人很注意健康,所以就有特約的「家庭醫師」;現在的人也很注重權益,所以就有特約的「家庭律師」。只是家庭醫師和家庭律師不可能是同一位;然而主耶穌這位屬天的保惠師,不只是醫師和律師,祂更是我們的褓姆和顧問,祂就是一切!

 主耶穌原是萬有的神,是創造宇宙的主(羅九5,約一3)。有一天祂降卑為人,由童女懷孕而生,且生在馬槽裏。祂住在被人藐視的拿撒勒城,長在寒微的木匠家中。當祂年滿三十歲時,祂出來傳道,醫病趕鬼,行神蹟奇事,並教導人真理。祂與祂的門徒相處三年半,對他們實在是體貼入微。祂知道他們的難處,且有能力應付他們一切的需要。為人父母的雖愛兒女,但許多時候兒女有了難處,卻愛莫能助。

然而主耶穌一面體貼入微,另一面無所不知,也無所不能。祂與祂的門徒同在、同行、同喫、同喝,隨時解決他們一切的難處,供應他們一

切的需要。祂是他們的醫生、護士,也是他們的律師、顧問。祂真是他們的保惠師。

 主耶穌在地上是在外面與門徒們同在,有三年半之久;祂是一位無微不至的保惠師。但是過了三年半,有一天祂忽然對門徒們說,祂要離開他們,往那差祂來者那裏去(十六5)。這話使得門徒大喫一驚,並且感覺憂傷。但祂說,你們不要憂傷,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(7)。因為那時對門徒們來說,祂有形的同在雖然很好,但祂仍活在肉身裏,仍受時空的限制,祂只能在他們中間,在他們外面與他們同在。如果門徒在北方的加利利海,而祂在南方的耶路撒冷聖殿,祂就無法與他們同在了。所以祂要去轉一下,成為賜生命的靈而來;這樣,祂就能進到他們裏面,與他們隨時隨處地同在,成為他們裏面的保惠師。那纔是祂上好的同在。

 約翰十四章1718節,主耶穌說:『就是實際的靈,乃世人不能接受的,因為不見祂,也不認識祂;你們卻認識祂,因祂與你們同住,且要在你們裏面。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,我正往你們這裏來。』17節的『祂』,是指實際的靈,到18節成了『我』,就是主自己;這是說,在肉身裏的基督,經過死而復活,成了賜生命的靈,就是那是靈的基督。

 基督在復活裏來到門徒那裏,並且將祂自己,就是聖靈,吹入他們裏面。『就向他們吹入一口氣,說,你們受聖靈。』(二十22)這是基督在祂的復活裏所完成的偉大工作。聖靈是復活基督的實化,主將這實化吹入門徒裏面。

 主耶穌在死而復活以前,無法在祂的門徒裏面,祂只能在他們中間。祂要進入他們裏面,就需要作奇妙的工作,就是成為賜生命的靈,並且將這靈吹入門徒裏面。這偉大的工作是基督在祂的復活裏完成的。

 約翰福音啟示基督是話,是永遠的神(一1),祂經過了漫長的過程,至終成為氣,紐瑪(pneuma),使祂能進入信徒裏面。為著完成神永遠的定旨,祂採取了兩個步驟:第一個步驟是成為肉體,成了在肉體裏的人(14),作神的羔羊,為人成功救贖(29),將神向人表明出來(18),並將父顯給祂的信徒看(十四911);第二個步驟是死而復活,化身成為那靈,使祂能將自己分賜到信徒裏面,作他們的生命和一切,為要建造祂的身體,就是召會,神的居所,以彰顯三一神,直到永遠。約翰福音清楚啟示,基督成為肉體作神的羔羊,並且在復活裏成為賜生命的靈。因此,祂在復活那天晚上,來將祂自己,就是那靈,吹入信徒裏面。

參 神的福音乃是羅馬書的主題,論到基督在祂復活後,成了那靈活在信徒裏面:

 羅馬書一章34節,保羅說:『論到祂的兒子,我們的主耶穌基督:按肉體說,是從大衛後裔生的,按聖別的靈說,是從死人的復活,以大能標出為神的兒子。』基督已經復活,成了賜生命的靈;祂不再只是信徒身外的基督,也是在他們裏面的基督。這比福音書所陳明的更高,更主觀。福音書只論到基督在成為肉體之後,死而復活之前,在肉身裏活在門徒中間。然而,羅馬書啟示基督已經復活,成了賜生命的靈(八910),祂不再只是信徒身外的基督,也是在他們裏面的基督。因此,羅馬書中的福音,乃是現今住在信徒裏面,作他們主觀救主者的福音。

肆 使徒保羅是信徒經歷內住基督的榜樣:

 我們不該持守一種觀念,認為我們不能成為像保羅那樣的使徒。使徒們是所有信徒的榜樣。保羅不是一個特殊的人,他沒有達到一個別人無法達到的境地。認為使徒是獨特的,這觀念乃是羅馬天主教的傳統。這傳統與彼得是基督惟一的繼承人的觀念有關。彼得絕不是獨特的,他乃是跟隨主之人的榜樣。他特別是在基督裏猶太信徒的榜樣。保羅特別是外邦信徒的榜樣。他在提前一章16節說,『然而,我所以蒙了憐憫,是要叫耶穌基督在我這罪魁身上,顯示祂一切的恒忍,給後來信靠祂得永遠生命的人作榜樣。』保羅既然是我們的榜樣,就沒有一個人該說我們不能像他一樣了。

 底下有使徒保羅經歷內住基督的八段經文,可以說就是屬靈的「八段錦」,可以作為我們眾人的好榜樣:

 一、內裏的啟示:在加拉太一章1516節,保羅說:『神樂意將祂兒子啟示在我裏面。』

神的兒子向保羅揭示並顯示出來。這就是說,他得著了神的兒子這活人位的異象。保羅既是信徒的榜樣,有神的兒子啟示在他裏面,我們也該有基督啟示在我們裏面。神的兒子啟示在我們裏面時,就有個神聖的東西加到我們裏面來。揀選和呼召沒有使甚麼東西加到我們裏面。但神的兒子啟示在我們裏面,卻使神性加到我們的人性裏。神自己加進我們裏面成為我們的生命。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(約壹五12)。因此,得著神的兒子啟示在我們裏面,意思就是神加到我們裏面來作我們的生命。

 在加拉太一章1516節,保羅說,神樂意將祂兒子啟示在他裏面。這指明啟示神的兒子帶給神喜樂。沒有甚麼比揭開、啟示神的兒子活的人位更使神喜樂。

 保羅在腓立比書第三章10節,生命已經很成熟,卻還熱切的說:『使我認識基督,並祂復活的大能…。』不要以為我們對主的認識已經彀多了,我們對主的認識不過就像海洋中撈起的一瓢水。我們的一生該是更多認識主的一生。正如詩歌296首第一節所說: 「我願更多認識基督,更多追蹤祂的道路;更多認識祂的救贖,更多享受祂的豐富。」第二節更說:「更多認識復活大能,更多經歷無窮生命;更多取用升天權柄,更多有分榮耀得勝!」

 二、內裏的同活:加拉太二章20節上半,保羅說:『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;現在活著的,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。』我們越得著神兒子的啟示,祂就越活在我們裏面。祂越活在我們裏面,祂對我們就越成為神應許亞伯拉罕,那福音獨一且中心的福。這就是說,祂對我們是那包羅萬有的地,實化為包羅萬有、經過過程、賜生命的靈。這對我們不該僅僅是道理。倘若我們放下自己的觀念,將我們的心轉向主,注意靈,並花時間在主的話上,基督就要啟示在我們裏面,祂要在我們裏面活著,並成形在我們裏面。一天過一天,祂要更多成為我們的享受。結果,這活的人位要實實際際地使我們成為新造。藉著神的兒子活人位內裏的啟示,加拉太書最終要把我們帶到新造。

 保羅寫加拉太書的負擔,以及我們今天的需要,乃是要把我們帶進一種光景裏,使我們滿了對神兒子的啟示,並且因著基督在我們裏面活著,成形在我們裏面,我們也不斷享受基督作那包羅萬有的靈,如此我們便成為新造。

 三、內裏的成形:加拉太四章19節,保羅說:『我的孩子們,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,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裏面。』保羅在此認為自己是生身的父親,加拉太信徒是他在基督裏所生的孩子。(參林前四15,門10。﹞這也是訴諸他們的情愛。

 保羅告訴加拉太信徒,他為他們再受生產之苦。生產之苦是指生產時疼痛的劬勞。在這隱喻裏,保羅把自己比作生孩子的母親。他初次傳福音給加拉太人時,曾這樣勞苦的重生他們。因著他們偏離他所傳的福音,他就再受生產之苦,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他們裏面。在這節裏,保羅把自己比作生身的父親,以及受生產之苦的母親。那麼他到底是父親,還是母親?他兩者都是,要視情況而定。有時候,他是生身的父親;有時候,他又是受生產之苦的母親。保羅受生產之苦,好叫基督成形在加拉太人裏面。

 使基督成形在我們裏面,就是使基督在我們裏面完全長大。基督已經生在我們裏面;現今在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中,活在我們裏面;還要在我們成熟時,成形在我們裏面。

 四、內裏的穿戴:加拉太三章27節說:『你們凡浸入基督的,都已經穿上了基督』穿上基督就是把基督當作衣服穿在我們身上。一面,我們在受浸時浸入了基督;另一面,我們在受浸時也穿上了基督。基督那活的靈乃是生命的水。因此,浸入基督乃是浸入作為那靈的基督裏。人浸入基督裏面時,自然而然就穿上基督作他的衣服。這意思是說,受浸的人既浸入了基督,並穿上了基督,就與基督成為一。

 這裏把浸入基督及穿上基督擺在中間,而不是經歷基督的最初階段,就隱含我們不只要浸入基督,更要一生穿上基督,作祂榮美的彰顯!我們已經穿上那是靈的基督作我們的衣服;這意思是,基督作為我們的人位,不僅是我們裏面的所是,也是我們外面的彰顯。

 五、內裏的安家:以弗所三章1617節,保羅禱告說:『願祂照著祂榮耀的豐富,藉著祂的靈,用大能使你們得以加強到裏面的人

裏,使基督藉著信,安家在你們心裏。』使徒保羅為我們禱告,要我們裏面的人能剛強起來。結果基督就能擴展到我們心裏。基督安家在我們心裏,意即祂以自己浸透並充滿我們心的每一部分。然後我們全人將成為祂的家,而祂是居住者。祂不僅是我們的生命,也是活的人位住在我們裏面。

 按照神的經綸,基督的身體必須有一個活的人位,祂是這樣真實、實際、活潑又便利。這就是為甚麼神的心意是要基督安家在我們裏面。這不是對錯的問題,而是有否讓基督這活的人位擴展到我們全人的問題。我們不要想去作對的事,卻應該操練接受基督作人位。祂若安家在我們心裏,我們就達到目標了。但問題就在於我們想要作好,卻沒有讓基督安家在我們心裏。以弗所書的中心點乃是基督安家在我們心裏。這就是那條路,使我們能有分於基督追測不盡的豐富。

 對內住基督的實際經歷乃是在於讓祂安家在我們心裏。神所注重的不是我們的所作和所行,完全是我們有否讓祂安家在我們裏面。我們整天必須學習向主說,『主耶穌,我接受你作我的人位。』然後祂將佔有我們全人的每一部分,並且我們的心要成為祂的家 

 六、內裏的心腸:在腓立比一章八節保羅說:『神可為我作見證,我在基督耶穌的心腸裏,怎樣切切地想念你們眾人。』本節指明保羅經歷基督的心腸。心腸表徵裏面的情感,指柔細的憐憫和同情。保羅甚至在基督的心腸,基督裏面柔細的各部分裏,與基督是一,切切地想念聖徒。

 七、八兩節是連貫、不可分開的。原文八節的開始有個連接詞『因為』,這指明恩典與基督裏面的各部分有關。保羅享受恩典,因為他在基督的心腸裏,切切地想念聖徒。享受基督乃是與基督裏面的各部分聯為一。這不僅是指享受,也是指活基督。活基督乃是住在祂裏面的各部分裏,在其中享受祂作恩典。

 一章別處保羅說到顯大基督與活基督〔2021〕。從經歷來看,我們要顯大基督並活基督,就必須留在基督裏面的各部分中。簡單地說,這就是住在祂裏面。我們若要成為在基督裏的人,就必須在祂裏面的各部分裏。我們必須在祂慈愛的心腸和柔細的感覺裏。如果我們住在這裏,我們就會享受基督作恩典,並且非常實際地經歷祂。因著經歷基督並享受祂作恩典,我們就得著扶持,為福音受苦,關切神今天在地上經綸的完成。

 七、內裏的思念:在腓立比二章5節,保羅告訴我們應該有基督的心思。他說:『你們裏面要思念基督耶穌裏面所思念的。』這節聖經相當於羅馬十二章2節,在那裏我們看見,我們的心思必須更新而變化。這意思就是說,基督的心思代替了我們的心思。換言之,我們必須接受基督作人位。我們應該把我們的心思放在一邊,接受基督耶穌的心思。這是一種的取代。我們拒絕自己的人位,接受基督作我們的人位。因此,基督的心思就變成了我們的心思。

 你若愛主,你就該說,『主啊,我願意把你的心思當作我的心思。我現在想到一些事,想到我的妻子,我的丈夫,我的兒女,想到讀書、作事。主啊,我不願意憑著我的心思來思想,我願意你進到我的心思裏,作我心思的內容,讓我憑你的思想來思想。』這就是活基督。活基督的開頭,就是讓基督的心思作你的心思,憑基督的心思來思想人、事、物,來看與我們有關的一切。這樣,基督就能進入並佔有你的心思,你就能以基督的心思為心思了。

 基督的心思有四大特點:一、倒空(腓二7);二、降卑(腓二8);三、捨己(腓二8);四、合一(約十七章)。我們若真把主的心思當作我們的心思,在召會生活中就絕不會有難處了。

 八、內裏的饒恕:林後二章10節,保羅說:『我若曾有所饒恕,我所已經饒恕的,是在基督的面前,為你們饒恕的』這裏的「面」是指眼睛周圍的部分,這一部分乃是人的思想和感覺的標示,所以是全人的表徵。你若要知道某人對你的感覺如何,他快樂不快樂,滿意不滿意,你不需要看他的整個面孔,只要看他眼睛周圍的部分就彀了,這部分是人的思想和感覺的標示。

 林後一章1節至二章11節,是後書的長篇引言。保羅得到哥林多信徒接受他在前書的責備而悔改的消息(林後七613),就得了安

安慰和鼓勵。因此他非常切身、柔細且熱切地寫了後書,安慰並鼓勵他們,甚至後書可視為他的自傳。在後書,我們看見一個活基督的人,照著他在前書所論到的基督,與祂有最親近、最密切的接觸,按著祂眼睛的標示而行動;也看見一個與基督是一,滿有基督,並給基督浸透的人;他天然的生命被破碎,甚至被了結,他的意志柔有彈性,情感熱切而受約束,心思周到顧人,清明自守,並且他的靈向著信徒純潔真實,叫他們得益處,使他們像他一樣經歷並享受基督,好建造基督的身體,完成神永遠的定旨。

(林天德)